光電協進會 林穎毅
疫情過後健康照護系統需要徹底改變,尤其必須降低人與人接觸的感染風險,所以遠距醫療與遠端照護將會興起。但這必須先建立一個數據與資訊的基礎架構,以提供新的照護方式。荷蘭大廠Philips正在提倡這一項變革,這也將致使遠距醫療與遠端照護所需的各項光電資訊技術會在這領域有創新的應用。台灣在這方面也具善場。
Philips首席資訊與策略長Jeroen Tas與首席醫療長在其撰文中表示,COVID-19讓我們認知到醫療照護系統需要徹底的改變!如何再組合醫療資源、提供醫療服務、分配醫療資源等是疫情過後即刻要處理的重要課題,其目標是改善醫護人員與病患的體驗,和較低的醫護成本。
醫療資訊的共享
有鑑於新冠病毒拖垮了醫療體系,所以醫療體系得要有處理更多病患的能力。而量產醫療服務的首要之務便是要有大規模的快速、精準的診斷與監測系統。這就得基於資訊與知識的共享,以及迅速的反應。實現這目標的方法之一是開發出可快速蒐集病情資訊、鑑定病因模式和分析數據的技術。
例如在荷蘭Philips與當地的醫學中心,以及衛生福利與體育部合作,建立一個網站平台,讓各家醫院可共享COVID-19病患資訊,以便讓病患轉院,平衡分擔照護病患的工作量。該平台自3月底啟動以來,已有九成以上的荷蘭醫院已連結該平台。在正常情況下,這是會耗費數年的時間。
疫情促進遠距邀療與虛擬照護的需求
除了資訊透明與知識共享之外,還要解決醫護人員面對大量病患時的感染風險;其解決之道便是遠距醫療與照護。為此Philips建立了一套遠程醫療的作業程序,先讓呼叫中心以電話諮詢與問卷的方式,篩濾COVID-19病患的嚴重程度,再決定病患是否在家隔離,或進入加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以避免大量病患同時湧入醫院。而為了做到遠距醫療與照護,廣設的Tele-ICU或e-ICU就要配備一些資通訊設備。
在ICU裡會配備高解析度鏡頭、遙測設備,和預測分析,以及數據可視化圖像,為分散在遠端的醫療團隊提供必要的診療資訊。在此過程AI與演算法會定時警告病患情況惡化或改善,以便讓護理人員介入,或確定哪些患者已穩定下來並可以轉移,從而將病床分配給其他更多的病患。眾多遠距的ICU還可以組織成更大的臨床和運營中心,優化患者的處理流程和後勤。
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照護成為常態
藉由遙測和影像技術,和醫療管理流程不僅可以大量處理病患,並同時拉開了醫療人員與病患到幾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在至少幾公尺的隔離之下,遠距醫療技術要能夠做到測量ICU病患的體溫、心跳、呼吸頻率,並進行分析,以及遠端圖像呈現。其中少不了人工智能(AI)的協助,以監控病情,並發出警告,讓外部的臨床醫生採取行動。若有醫護人員短缺情況,或無人能值夜班之時,可徵用其他世界各地的醫護人員進行代理。
不僅是在ICU,部分的遠端照護功能應該還可以延伸到家庭場所。受照護者或有感染風險的患者可藉由穿戴裝置,例如Philips智慧生物感測貼片,測量體溫、呼吸與心跳,和檢視睡眠情況,以及偵測跌倒。這些相關的訊息都會被整合到一個健康照護平台,讓醫護人員以較少的人力資源,照顧到較多的病患。
遠端照護應該還可進一步擴展到診斷,尤其是像超音波、X光、CT等醫學影像的判斷也可藉由遠距醫療系統讓遠端的醫生進行診斷。例如COVID-19的診斷耗費了大量的醫生的時間,患者也通常得等上數小時才能得知結果,而藉由遠距醫療系統或AI的協助,上述醫療系統的壓力可獲得緩解。
台灣很有能力開發遠距醫療與遠端照護
光電協進會認為Philips所提的虛擬照護或Tele-ICU系統乃整合了影像、感測、通訊、醫療管理,和資訊工程,以及AI人工智慧等技術。這些技術也並非是最尖端的高科技,但仍需要國際品牌大廠來做整合以及應用推廣。而事實上遠距醫療與照護也已推廣有一段時間了,這次COVID-19疫情將會加速遠距醫療與照護的進展。
台灣在資通訊的技術水準也是足夠開發健康照護的解決方案,例如與遠傳電信就分別與亞東醫院、花蓮慈濟、高雄醫大等三大醫學中心合作,在新竹湖口、台東大武及海端等鄉村示範5G遠距診療計畫,以解決偏鄕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提供遠端照護技術的廠商更有台灣遠距醫材、鳴醫、晉弘科技等公司。近期光學廠商合盈光電公司也開發出一款非穿戴式的人工智慧健康照護系統HPB EZcaring易照護。該系統有一個可懸掛在天花板的裝置,配備著相機與溫度感測器,藉由紅外940nm的雷射結構光與毫米波雷達來偵測被照護者的行為與狀況,以及感測體溫、心跳、呼吸等情況。該裝置並與手機通訊結合,將數據送上雲端。合盈許玄岳董事長表示:「易照護系統整合了幾種感測技術,偵測受照護者的病床行為與生命特徵,且保護受照護者的隱私,並減輕照護者的工作負擔。由於它不是穿戴式裝置,因而不會造成不適,並可判斷異狀,主動通知照護者,這是未來遠端照護的趨勢!」
光電協進會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會加速遠距醫療照護的進展,並驅使醫療照護系統發生改變。尤其其中防疫所需的資訊透明將使得西方國家注重個人隱私,避諱就醫資訊的分享之觀念得要與全體社會的健康安全做妥協,尋求新的平衡點。其次,西方國家昂貴的醫療成本與冗長需等待的就診服務得被迫朝大量處理能力與低成本化改變。而遠距醫療與照護將扮演重要並分擔醫療負擔的腳色,其所需要的技術,諸如影像、感測、通訊、醫療管理,和資訊工程,以及AI人工智慧等光電資通訊技術的整合會再次扮演要角。光電協進會將在10月光電大展時候,針對這些防疫光電的議題與趨勢,例如5G通訊與無人機在防疫與醫療的應用,舉辦展覽與論壇,做進一步討論。
【延伸閱讀】
冠狀病毒疫情蔓延 遠距醫療結合VR上陣抗敵
武漢疫情延燒 5G成即時遠距醫療利器
光電科技搭載5G通訊 遠距醫療無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