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產研中心表示,2021年全球經濟逐漸擺脫Covid-19疫情肆虐影響,且網路遊戲、網購及居家上班的消費需求也持續增加;此外元宇宙概念、電動車及車用電子、資安及綠電等需求均帶動臺灣光電產業成長。臺灣2021年度光電產業的產值為新台幣1兆6,717億元,較2020年度總產值1兆4,328億元,年成長率為16.7%,如圖1所示。其中又以平面顯示器產業產值因受宅經濟及原料短缺影響,2021年度產值重回兆元,達新台幣1兆766億元,年成長率高達22.4%;而精密光學受到大陸廠商競爭影響而產值下滑,2021年度產值為新台幣906億元,年成長率為(負)-3.7%。如圖2所示。
圖1 2021年度臺灣光電產業總產值
資料來源:PIDA產研中心,2022/1
圖2 2021年臺灣光電各產業年度成長率(YoY)
資料來源:PIDA產研中心,2022/1
疫情影響、元件短缺等因素 平面顯示器需求大增 產值重回兆元俱樂部
由於2020年起Covid-19疫情造成“宅經濟行為”,造成IT與TV的面板需求大增,且元件短缺等因素讓面板價格持續上漲,讓臺灣平面顯示器產業2021年的產值重回兆元俱樂部,達新台幣1兆766億元,較2020年8800億元年成長率22.4%,如圖3所示。雖然從2021年第三季起,隨著更多民眾接種新冠疫苗、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及產能提升等因素,平面顯示器的需求逐漸減弱,面板報價也開始反轉。但未來電子貨架標籤需求強勁,將可帶動電子紙市場的成長;且面板廠商也積極轉型,藉由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努力切入車用、元宇宙、醫療等新藍海應用市場,甩開傳統面板報價起伏的景氣循環束縛。
圖3 2017~2021年臺灣平面顯示器產值變化
資料來源:PIDA產研中心,2022/1
LED產業供需好轉 Mini LED、AR、車用頭燈、UVC等應用需求爆發
受惠於Mini LED開始應用在平板、筆電及電視等終端產品,讓Mini LED背光產品陣容迅速擴大;此外2021年全球LED頭燈滲透率超過60%,隨著車市出貨提升的成長動能下,進而提升車用LED的產值。2021年臺灣LED與照明產業產值為新台幣1,365億元,相較2020年產值1,278億元,年成長率為7%。展望2022年,元宇宙概念持續升溫,AR/VR/MR設備也被推至浪尖帶動市場需求全面爆發,將為LED產業提供新的成長動力。
5G及元宇宙等新興科技應用增加 帶動光通訊、雷射及光儲存產業穩健成長
2021年在各國政府擴大基礎建設,此外元宇宙概念持續發酵,讓5G與人工智慧技術以及伺服器需求快速發展,進而帶來雷射應用、光通訊及光儲存等相關產業同步成長。2021年臺灣光通訊產值為新台幣1,090億元,相較2020年產值1,002億元,年成長率為8.76%;雷射相關產業產值為新台幣473億元,較2020年度440億元,年成長率為7.5%;光儲存產業產值為新台幣487億元,較2020年度468億元,年成長率為4.1%。展望2022年度,高速無線通訊、AI運算與物聯網等元宇宙題材是持續看好,而資安問題也將成為企業重要議題,此外低軌衛星商機也逐漸爆發,均使得光通訊與Edge伺服器等相關領域產品需求增加,可帶動光通訊、雷射應用及光儲存產業持續穩健成長。
體外感測及隱形眼鏡需求大增 生醫光電產業大幅成長
受Covid-19疫情影響,使得全球體外感測設備在2021年時需求大增,而隨著全球疫情逐漸趨緩下,外出人口變多,造成隱形眼鏡的需求快速增加,讓臺灣生醫光電的產值在2021年度大幅增加。2021年臺灣生醫光電產值為新台幣691億元,相較2020年度568億元,年成長率為21.6%。展望2022年,隨著「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的上路,將可促進臺灣生醫光電產業持續成長。
因應碳關稅課徵與對ESG的重視 太陽光電市場持續成長
歐盟將於2026年課徵碳稅,讓世界各國也紛紛重視碳關稅,另外全球企業對於ESG愈來愈重視,所以全球都在積極打造綠色基礎建設及要求企業使用綠電,使得太陽能裝置需求快速提升。且中美經貿戰後,美國對大陸產品的抵制,也提升對臺灣產品採購機會。2021年度臺灣太陽光電產業產值為新台幣至767億元,相較2020年度產值674億元,年成長率為13.8%。展望2022年,由於臺灣內部綠電需求增加,且「2022年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將太陽光電收購費率增加3%以上,將有助於臺灣太陽光電產業持續成長。
手機、車用鏡頭需求增加 影像感測器後勢看漲
隨著消費者對於智慧型手機拍照品質需求愈來愈高,及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 TOF)裝置導入手機,手機鏡頭數量及感測器晶片畫素均有增加的趨勢,此外隨著隨電動車及自駕車發展趨勢增加,愈來愈多感測器會裝置在車上,進而推動影像感測器市場及產值成長。2021年度臺灣影像感測器產值為新台幣170億元,較2020年度產值159億元,年成長率為6.8%。展望2022年,由於電動車及自駕車已是汽車產業主流趨勢,包括英特爾、輝達、高通等晶片大廠均推出新一代車用電子平台,車用CMOS影像感測器(CIS)需求飆升,讓臺灣影像感測器產業後勢看漲。
疫情影響、中美貿易戰及紅色供應鍊崛起 精密光學小幅衰退
由於中國大陸的光學鏡頭廠也逐步崛起並開始打入蘋果供應鏈,臺灣廠商的市佔率就逐步被侵蝕。雖然蘋果等廠商陸續推出新機及專利戰等因素湊效,讓臺灣精密光學廠商的2021年第4季業績有所成長,但與2020年相比仍呈現衰退狀況。2021年度臺灣精密光學產值為新台幣906億元,相較2020年度產值946億元相比,年成長率為(負)-3.7%。展望2022年,元宇宙所需的AR/VR眼鏡、車用鏡頭及工廠自動化等需求加持,臺灣精密光學產業應可以止跌回升。
總結
2021年由於全球疫情逐步趨緩以及各主要經濟體推出大規模的刺激方案,全球經濟需求仍呈現穩健回升的態勢,所以臺灣光電產業在2021年度的產值較2020年度呈現正成長,其中又以平面顯示器因為宅經濟興起等因素,在2021年度的產值較前年大幅增加,重新站回兆元俱樂部。2022年雖然各國對於未來景氣展望趨向樂觀,加上元宇宙議題發酵及國內業者積極針對5G、人工智慧、遠距服務及自駕車等新興科技進行投資,所以雷射、光通訊、感測器及車用鏡頭等相關產業應會持續成長;另外綠電、Mini/Micro LED應用等需求,可讓平面顯示器、LED及太陽光電等產業成長;但美中角力、Omicron疫情變化,成熟市場對於通膨與財政緊縮政策、以及油價與原物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亦將會影響2022年度的臺灣光電產業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