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協進會和台灣智慧資本共同舉辦的首次「IP思維提升論壇」於六月九日登場,透過線上直播及現場與會方式,本次論壇集結國內七位於智慧財產領域有開創性、指標性的講者對談分享智慧財產在科技時代的行動建議。
光電協進會邰中和董事長在論壇表示,創辦宏碁至今,一直對台灣科技發展極具信心,深刻認知到台灣企業長壽得兼具創新、永續與獲利;智財的永續就是科技創新的永續行動之一,並且這行動刻不容緩。本次舉辦論壇就是希望與眾多創新領導企業一同為台灣科技業的永續發展努力,從思維提升開始,為台灣智財永續發展打下地基,並期待未來有更多企業一同投入智財的基礎建設。
開場致詞的化合物半導體暨設備產學聯盟主委暨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説,產學合作過程發現學術研究界中的專利成果產出不但沒有成為資產引入更多資源,反而因專利維持費用,讓專利成果成為管理的沉重負擔。台灣產業界的生產knowhow與智慧結晶存在於台灣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之間,因著尊重與利用知識產權,必能贏得國際大廠信任授權,並共同成就美好產品行銷全球。
光電協進會智財委員暨台灣智慧資本執行長張智為表示,台灣領先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反映出多年累積的科技力,卻因為長年忽視專利授權帶動的循環經濟,以致企業及學研的專利智財治理難度很高、管理疲乏,更因缺乏合適的無形資產載體的現況,讓台灣一直無法擠身智財強國之列。要推動智財的改造,首先要從思維的改變開始,這改變包括三大重點,首先流通性,智財治理應以「智慧財產權更多被使用」為目標,讓無形資產作為科技資源進行流通;其次是公平性,在規模與資源不同的領域中,要符合公平及比例的原則去推動授權行動;第三是循環性,因為企業與學研利基、規模與資源不同,找出彼此互補的領域,讓企業提供資源讓學研多方發展,學研成果授權助攻企業創新,一旦科技智財的循環生態圈開始形成,就能帶動科技力的永續發展。
頂尖學研專利不能成為財務黑洞
成功大學企業關係與技轉中心主任張志涵在會議中介紹成大研發能力、產學合作型態及專利維護情況,同時點出研發成果申請專利是科技部補助計畫的指標之一,但後續持有維護專利的費用即便對成大這樣的頂尖大學都是相當沈重的負擔,實務上能透過收取專利權利金引入校務資金的情況相當有限。睿信生醫總經理暨台大前產學中心主任 胡文聰博士,過去為台大專利持有的汰換原則訂下基礎,作為科技部價創計畫睿信生醫科技的創辦人兼總經理,在論壇中指出台灣在醫療新創上大有可為,但學術研發成果轉化為商業運營中,需要針對智財有更聰明的管理方式,新創資源有限下是否有更合適的智財價值載體,幫助難以完成大型專利佈局的新創保護研發成果,在學術智財管理或轉化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創智智權執行長王鵬瑜在會中分享工研院在專利管理上的豐富經驗,作為台灣最頂尖的研究機構之一,工研院不僅希望其豐碩的研發專利成為企業專利防守後盾,更透過貨幣化經驗分享將IP Bank的願景傳遞給大家,希望透過產官學研的通力合作,為智財國家隊的打造盡一份心力。
新智財及創新智財思維是決勝關鍵
台積電副法務長謝福源則表示,執著於過去管理專利的方式,並不符合現在全球貿易戰時代需求,企業需要創新管理模式。眾所皆知台積電的智財管理優異,光是商業機密就有近萬件,如何管理好員工在職務上的發明、創新,是面對營業秘密遭竊取及陸資挖角人才危機上的一大關鍵,更是打造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礎。營業秘密保護創新已是趨勢,台灣企業優異的製造能力,更適合用營業秘密保護產品及製程,但營業秘密訴訟複雜,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在營業秘密管理或訴訟資源與經驗相對有限,更需要政府輔導投入資源以協助台灣企業進行智財永續管理。
同樣在2022年入選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報告的台達電及緯創資通,內部的創新研發及智權管理方式比肩全球頂尖企業,兩位講者從個人及企業角度在論壇中分享智財管理經驗。台達電法務長葉國良不僅分享過去在產業界專利攻防的珍貴經驗,更指出台達電在智財永續上的企圖:每年投入逾8%營研發,持續累積萬件專利之外,台達電新成立IPMO部門,期許透過專業團隊的營運,讓累積的智財成果透過對外授權,為公司發揮更大的加乘效果。緯創資通專利處長許峰瑋說,緯創除了在傳統專利攻防上做好全球專利布局的準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獲取專利權,更持續提升內部智財產出,無論是尖端科技研發的投資、團隊研發鼓勵,及專利大數據/技術趨勢分析等,唯有掌握好內部科技資產---智財,才能持續形塑企業創新文化。
與會的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詹婷怡提醒所有企業,全球貿易戰下智財能帶動產業創新應用發展,為內部的智財循環持續賦能,每個產業或許發展不同,但應一同打造堅實智財基礎建設是面對全球經濟典範轉移的最佳準備,詹婷怡強調,對於沒有準備的人所有的機會都有問題,但對於準備好的人所有的問題都是機會。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執行長羅懷家亦呼應表示,身為全球科技供應鏈要角的台灣,智慧財產的永續發展不是選項,而是必須即刻採取的行動,政府、學校、研究機構、企業都不能獨立於這個永續行動之外,得和所有利害關係人一起進步,透過共同的努力並在相關議題上有所作為,才能為台灣智財體系及經濟系統抓住機會,創造改變的契機。
光電協進會媒體聯絡人:
海外暨行銷服務部 主任 王尚虔
電話:(02)2396-7780-515
E-mail:march@mail.pida.org.tw